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他認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年,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鋼鐵產業是我國的重要基礎產業,正在面臨外部環境嚴峻、供需再平衡等新考驗,減量和生存是鋼鐵行業“十五五”時期的兩大特征。政府工作報告部署有利于科學、客觀、全面研判形勢,有利于鋼鐵行業向好發展,也為務實做好“十五五”規劃工作奠定基礎。
研判一: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2025年我國用鋼需求降幅將收窄。
從宏觀經濟層面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2025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簡述了部分工作重點。一是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的宏觀經濟目標,有助于穩定用鋼需求;二是財政、投資和提振消費政策措施有助于擴大內需。
從我國鋼鐵需求看,自2021年11月開始,受房地產下行影響,我國鋼鐵需求進入減量階段,4年合計減量1.56億噸。受公路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和橋梁建設等投資下滑影響,2023年以來基建投資增速持續回落,2024年7月開始降至5%以下,對建筑用鋼需求支撐作用減弱。機械、汽車、家電、造船、集裝箱、能源等領域保持較快增長,帶動制造業用鋼需求持續提升,但難以彌補地產用鋼下降。總體來看,減量瘦身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在更加積極有為宏觀政策以及產量調控政策背景下,2025年我國鋼鐵需求降幅將收窄,預計將下降1%,供需矛盾將有所緩和,預計2025年全行業盈利水平將穩步提升。
研判二:產業政策分級分類優化,加快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產業統籌布局和產能監測預警,促進產業有序發展和良性競爭。2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鋼鐵行業規范條件(2025年版)》,實施“規范企業”和“引領型規范企業”兩級評價,并增設短流程特色化引領指標。通過引入分級評價,以“六化”指標為引領,量化評價要求、明確發展路徑,引導企業向更高目標邁進。同時,鋼鐵行業產量調控、裝備摸底工作也在同步推進,產能置換政策修訂和新一輪穩增長政策也在制定中,各項政策聯動、扶優汰劣,將有效促進我國鋼鐵行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綠色發展。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持續推進,以及大規模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的實施,新的市場需求將引導鋼鐵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減少中低端產品的過度競爭。
研判三:積極擁抱新質生產力,加快促進鋼鐵產業效率效益提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型產業,是關乎工業穩增長、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領域,是制造業做強做優做大的重要支撐。鋼鐵工業要積極擁抱新質生產力,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是以下游用鋼需求為導向,研發新產品和新工藝拓展用鋼新領域。例如,開發熱軋高強耐磨板、高端軸承鋼、高端汽車鋼等高端材料,滿足航空、航天、核電、新能源等戰略性關鍵核心材料需求。二是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抓手,大幅提升鋼鐵全要素生產率。例如,拓展鋼鐵產業鏈數字化和智能化新應用場景,實現數字化研發制造、大規模定制化生產、網絡協同化制造和精準化運營管控等新模式和新業態。三是以綠色化低碳化為底色,加快發展鋼鐵綠色生產力。例如,加快推進碳交易、碳金融、碳管理、碳標識、碳計量、碳認證等,穩步提升綠鋼比重。四是以AI大模型賦能鋼鐵,持續推進“人工智能+鋼鐵”行動。例如,將數字技術與鋼鐵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加快實現鋼鐵產業服務型制造轉型。
總體來看,2025年,鋼鐵行業將繼續發揮“壓艙石”作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要繼續努力,把短板補上,把結構調優,繼續為中國式現代化多作貢獻”,穩步邁向“十五五”。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