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建筑行業,楊杰的名字總是與“精品工程”和“優秀團隊”聯系在一起。這位2006年參加工作的高級工程師、一級建造師,現任北京建工集團四建公司項目總監,仁和項目經理部黨支部書記、項目經理,他用18年的堅守與奮斗,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從基層成長起來的項目管理者
楊杰展現了一個建筑人踏實成長的典范。從基層工長做起,歷經部門經理、項目經理、生產副總等多個崗位的歷練,逐步成長為兼具專業技術和綜合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經歷,使他對工程建設各個環節都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作為項目負責人,他先后主持建設了28萬平方米的中直機關洋橋職工住宅、北京師范大學學生公寓、北京大學工學院等重點工程。特別是在2021至2024年間,帶領團隊同時推進4個住宅項目建設,總建筑面積達58萬平方米,包含4068套精品住宅,合同額達24.6億元。這些項目均獲得北京市結構長城杯金杯、綠色安全樣板工地等榮譽,在業內樹立了質量標桿。
精益求精的工程管理者
“干一個工程,交付一個滿意的答卷”,這是楊杰樸實的職業信念。在北京市首批“拿地即開工”試點項目——房山佳世苑三期工程建設中,面對18萬平方米大體量、緊張工期和復雜周邊環境,他帶領團隊迎難而上,通過科學策劃、精細管理,實現了“三個確保”:確保工程質量零缺陷、確保按期交付、確保業主滿意度。在旭輝集團組織的51個項目飛檢中,該項目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建設方給出了“管理有序、風險可控、技術先行”的高度評價。
在成本管控方面,楊杰展現了出色的管理智慧。面對幾個項目的潛虧壓力,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優化施工方案,采用跳倉法施工等技術創效約200萬元;加強材料管理,通過貨比三家降低采購成本;精細管控工期,春節前及時拆除塔吊節省機械費200余萬元。經過不懈努力,這些項目最終都實現了預期效益,入場成本赤字工程陸續“上岸”為贏。
楊杰始終將“兩個務必”牢記于心,以“現場保市場”為行動準則,帶領團隊在工程建設中踐行“找活干活、完美履約、回款盈利”理念。他堅持“干一個工程,交一方朋友,多一份信任”的工作信條,經常叮囑團隊換位思考,想建設方所想,只有互惠共贏才能成事。
在仁和項目施工期間,他始終秉持“降本增效要主動作為”的理念,帶領團隊創新施工方法:采用永臨結合消防管道,為雙方節省18萬元;推行跳倉法施工,既降低滲漏風險又創造150萬元效益。這些務實舉措既為甲方創造價值,也為企業贏得口碑。
憑借過硬實力,楊杰成功將甲方信任轉化為市場機遇,或得甲方負責人主動推薦參與投標,助力公司接連中標越秀集團2023年總包戰采、高教園四期等重點項目。2024年,團隊斬獲越秀總承包戰采,通過優質完成售樓處工程,獲得后續新建項目合作承諾。
急難險重中的擔當者
在一個重大醫院項目建設的攻堅時刻,楊杰像釘子一樣“釘”在工地。這個平日里意氣風發的“俊朗小伙”,幾天下來變成了胡子拉碴的“滄桑大叔”。困了就在材料堆上打個盹,累了席地而坐歇口氣,嗓子喊啞了也顧不上。
最終,楊杰帶領項目團隊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5棟單體、3438平米的施工任務,成為進場最晚卻最先完工的隊伍。深夜兩三點,他還在現場指揮交通、協調進料的畫面,成為勇毅前行的最佳注腳。
2023年房山遭遇特大暴雨時,楊杰又組織50余名員工連續奮戰三天三夜,動用35臺水泵、鋪設1200米排水帶,成功化解了工地險情。災后還主動派出215人次支援社區清淤,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贊譽。
團隊建設的領路人
俠骨柔情的“知心人”。作為黨支部書記,楊杰重視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以把項目部打造成一支有戰斗力、凝聚力的團隊為使命。他常說:“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要給每個愿意干事、腳踏實地的青年提供舞臺。”為此,他開展了“師徒結對”培養計劃,為年輕人量身定制成長路徑,一方面安排經驗豐富的師傅傳幫帶;另一方面大膽給年輕同志壓擔子,讓他們在實戰中快速成長。
通過定期組織業務培訓、技能競賽,打造了一支既專業過硬又團結奮進的鐵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不讓一個兄弟姐妹掉隊”的團隊誓言。
在楊杰的帶領下,項目部從最初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60人,成為集團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團隊先后獲得北京市優秀管理團隊、五四紅旗團支部等榮譽,真正實現了工程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雙豐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楊杰始終腳踏實地,用勤奮成就夢想,用行動淬煉初心,始終如一以他“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鐵軍精神,帶領著項目團隊在新征程中建精品、保履約、帶隊伍,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成就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李坤宇 康志紅)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