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的水泥生產遇到當下最火爆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是變身“老師傅”,精準把控每一個生產環節,還是變身“智囊團”,全流程優化生產決策,或者全天候無死角把控安全生產……
日前,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海螺集團、華為聯合在蕪湖舉辦水泥建材人工智能大模型成果發布會,樹立了水泥建材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新標桿。據悉,這是水泥建材行業首個大模型,在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此次發布的水泥建材人工智能大模型,借助實時數據分析和自主學習能力,已在質量管控、生產優化、裝備管理、安全生產、智能問答5大類40余個子場景取得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突破,實現了工藝參數動態優化、異常預警秒級響應、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等核心價值。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智技術,已經成為推動水泥、建材乃至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強大引擎。
海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軍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海螺集團將AI大模型技術作為企業數智化轉型的關鍵推手,攜手科技巨頭華為,開展“產業需求+技術賦能+生態協同”的創新合作,依托華為云盤古大模型技術底座,深度整合海螺多年積累的豐富生產運行經驗,聚焦行業共性和難點問題,突破傳統研發邊界,將水泥生產的工藝優化、能耗管理、設備運維、安全管理等核心環節,轉化為可計算、可預測、可決策、可進化的智能系統,大大提升了產業智能性和安全性,實現了從“經驗主導”到“數據驅動”、從傳統制造到智慧制造的系統變革,填補了水泥建材行業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空白。
據了解,2024年4月,為進一步推動AI技術在水泥建材行業的深度應用,在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的支持下,海螺集團聯合華為啟動水泥建材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建設工作。雙方梳理出涵蓋礦山開采至包裝發運全流程的共計15類200余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基于華為云Stack建設人工智能訓練中心,并利用華為云盤古大模型的預測大模型、視覺大模型、NLP(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三大底座,打造集“中心訓練、邊緣推理、云邊協同、邊用邊學、持續優化”于一體的人工智能運行體系。
發布會上,海螺水泥總經理助理、數字板塊負責人許越作題為《AI賦能 智領未來》的水泥建材行業人工智能大模型成果主題分享。現場還發布了大模型成果暨應用示范樣板點和《水泥行業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研究白皮書(2025版)》。這份白皮書不僅系統梳理了大模型技術在水泥行業的應用路徑,更為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前瞻性的發展藍圖。(周雨濛)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