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近日公開發布。《意見》明確,到202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筑垃圾平均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0%以上,城市建筑垃圾有效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目前,我國城市建筑垃圾年產生量高達20多億噸,部分建筑垃圾缺少利用處置空間,違法違規傾倒問題仍時有發生。為此,《意見》提出,要健全城市建筑垃圾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效能,促進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如何讓城市建筑垃圾“物有所歸”?
浙江寧波鄞州區一小區最近新建了一處裝修大件垃圾暫存點,居民們投放裝修垃圾之后,清運車輛當天就完成了垃圾的轉運。
小區物業經理助理嚴棟表示:“我們通過封閉式管理,減少粉塵、碎屑的擴散,也可以區分有害垃圾與可以回收的垃圾,有垃圾清運資質的公司來專門清運。”
像這樣的裝修大件垃圾暫存點,在該小區所處的下應街道共有約17處。據介紹,這些暫存點具備防雨、防滲、防塵功能,并劃分裝修垃圾、大件垃圾、園林垃圾三大區域,居民們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預約垃圾清運,實現裝修垃圾日產日清。
此前,建筑垃圾在運輸環節,存在運輸車輛缺乏監管設備、違法運輸時有發生等問題。《意見》明確,各地要制定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船舶北斗衛星定位,密閉裝置、安全配置、數據傳輸等技術監管要求,引導運輸單位合理配置運力,強化運輸行為監管。
在廣東廣州,當地通過數字化手段,健全裝修垃圾收運體系。通過建設廣州市建筑垃圾治理數字化監管平臺,統籌開發“穗云智慧城管”等多個裝修垃圾清運服務平臺,實現一鍵完成備案和清運下單。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建筑廢棄物管理處處長徐振標介紹,當地還先后印發了裝修垃圾收運、臨時收集點和分揀中心建設3個技術標準,指導各區和服務主體規范全鏈條收運流程。
徐振標表示:“現在,市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一鍵上傳’裝修垃圾備案信息。參照互聯網打車的模式,我們搭建了網絡服務平臺,市民‘一鍵下單’,清運服務隨叫隨到。此外,為解決建筑垃圾違法違規傾倒問題,我們還開發了‘穗聯管’小程序,實現網上繪制排放工地和消納場所電子圍欄,結合車輛軌跡全面推廣應用建筑垃圾運輸電子聯單系統。電子聯單由排放工地發起,運輸車輛司機確認,最后由消納場所結束,生成完整的電子聯單。這個聯單信息會實時上傳到廣州市建筑垃圾治理數字化監管平臺上,確保服務‘不斷線’、保障‘不缺位’。去年10月開展全國城市建筑垃圾專項整治以來,廣州市新增電子聯單數據76萬多條,較整治前增長20多倍。
在完成建筑垃圾的收集、貯存、運輸等環節后,又該如何處置和利用呢?據了解,包含裝修垃圾在內,建筑垃圾還包含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根據《意見》,在完成收運環節之后,這些垃圾需要實行分類處理。原則上,工程渣土和干化處理后的工程泥漿可用于土方平衡、場地平整、道路建設、環境治理或燒結制品等;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裝修垃圾應優先用于生產再生骨料、再生建材、道路材料等;無法利用的,應進行無害化處置,保障處置安全,防止污染環境。
在江西贛州中心城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中心生產車間,一鏟鏟建筑垃圾被傾倒在傳送帶上,隨著機器的運轉,經過自動化分選、多級破碎等流程后,搖身一變成了不同粒徑的再生骨料。企業總經理張斌介紹,該中心已具備日均處理1500噸建筑垃圾的能力,每年還能生產3000萬塊環保磚等再生產品;通過智能分揀、反擊式破碎、二次篩分等深加工工藝,實現了建筑垃圾“物盡其用”。
“之前建筑垃圾的處置路徑基本以填埋為主,現在,通過先進的設備和工藝進行資源化利用,裝修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能達到85%以上。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不僅是解決垃圾處理問題的有效途徑,更是推動綠色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張斌說。
目前,我國城市建筑垃圾年產生量高達20多億噸,部分建筑垃圾缺少利用處置空間,違法違規傾倒問題仍時有發生。此次發布的《意見》,對城市建筑垃圾的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和處置各個環節,提出具體管理要求。北京建筑大學校長張大玉表示,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建設及城市更新也在加速推進,建筑垃圾的管理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張大玉表示:“城市建筑垃圾的規范化處理是一個全流程的問題,涉及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和處置等各個環節。比如,當前大部分工程建設項目產生的建筑垃圾減量效果不明顯,施工現場管理有待加強,裝修垃圾投放、收運管理也有待進一步規范。這次《意見》就提出,各地要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綠色施工和全裝修交付,將建筑垃圾減量、運輸、利用和處置費用納入工程造價。再比如,一些地方沒有統籌安排建筑垃圾各類設施建設用地,造成項目用地落實難;各地普遍沒有臨時貯存場地的用地支持政策,造成建筑垃圾中轉難。《意見》也提出,把建筑垃圾處理設施用地納入城市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按期完成規劃內利用、處置設施建設任務,并結合實際支持設置臨時利用、貯存設施,確保建筑垃圾利用、處置有固定的去處。”
《意見》提出,到2027年,健全城市建筑垃圾治理體系,完善建筑垃圾管理法規政策和標準規范,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實,偷排亂倒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筑垃圾平均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0%以上,城市建筑垃圾有效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楊宏毅表示,為此,《意見》明確,將加強源頭管理、強化運輸監管、規范末端處置、推進資源化利用、實施全過程監管,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王澤華 鄭澍)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