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武漢市硚口區的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大數據中心,依靠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全國重點實驗室,以國家重大橋梁工程建造為契機,將人工智能、云計算、BIM、大數據等先進信息化技術與橋梁建造相結合,加快推進橋梁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形成了以“施工管理能力提升、施工工藝裝備發展、建養一體化技術研究”為特征的橋梁智能建造2.0體系。
大數據中心利用智能化技術構建孿生建造場景,通過數字孿生平臺進行虛擬預拼和誤差預判,節約工期超過32%。崇啟公鐵長江大橋項目中,自主研發的“多點自適應同步頂推控制系統”,遠程“一鍵”作業、偏差自動糾正,作業效率提升20%,為復興號高鐵過江奠定基礎。
成渝中線重慶樞紐段1標“托梁換柱”施工中,技術人員結合智能感知算法,創新新工藝,節約工期6個月,降低造價超1億元,為鐵路建設領域首例;研發的大型結構物安裝測量定位系統,具備多項智能化功能,工效提升60%;開發的橋梁施工起重設備數字孿生監控系統,實現智能感知和精準控制,提升作業精度,減少作業時間。
近年來,大數據中心構建了“橋梁智能建造人工智能中臺”,確保新質算力的可靠性;通過多終端與大橋云、人工智能體的融合,實現了“狀態自感知、風險自判識、預警自發布”等功能,提高了大橋施工安全質量風險管控水平。
目前,橋科院已先后獲得湖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支持硚口發展突出貢獻獎等榮譽,并在2025年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未來,橋科院將繼續發揮高科技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為湖北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和硚口區大模型平臺建設貢獻力量。(喬 萱)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