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成渝中線高鐵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標志性工程,也是CR450(時速450公里)科技創新的關鍵支撐工程。
“中鐵五局首臺自主制造生產的智能造橋機,在施工安全性、走行效率、勞動強度、信息化控制四個方面進行了顯著改善,與傳統掛籃相比單個節段提升綜合工效超過20%。”6月24日,在中鐵五局成渝中線四川段9標一分部,項目經理羅崢鑫說。
據悉,中鐵五局成渝中線項目部加速智能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在大跨徑連續梁施工、精品示范段打造等核心環節取得顯著突破,應用“精準換重”“繩鋸切割臨時支座”“低溫時段澆筑”等智能建造技術,有效解決施工難題。近日,該項目跨資銅大橋合龍段以“毫米級”精度兌現品質承諾,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高鐵智能建造的硬實力。
跨資銅高速公路特大橋主跨下車流密集,稍不注意就會有高空拋物風險。為減少對既有高速公路的通行干擾,項目部首次在高鐵橋梁領域采用“金剛石繩鋸無聲切割”技術拆除臨時支座,下方高速公路通行不受絲毫影響,實現零震動作業目標。
項目部在施工過程中還開展了BIM技術模擬推演,通過三維建模預判施工風險,優化工序銜接,確保施工安全。(李 國)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