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紅樹林的保護和修復一直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5-2020年)、《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國發(2007)17號)、《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等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相關工作均高度重視紅樹林的保護和修復,提出要把濱海濕地的保護和恢復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等措施,通過加強濱海濕地的保護和恢復等措施,增強海岸帶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首先,濱海生態修復是推動國家和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在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宏觀視野下,濱海景觀生態修復,種植鄉土紅樹物種,提高保護區紅樹林物種多樣性,是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濕地保護的一系列戰略部署,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紅樹林保護的重要指示、推動國家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實施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的一項必要且急需的工作。
其次,濱海生態修復是構建生態安全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出生態環境問題既是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和政治問題,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重要基石。要建立健全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同時,盡量海南始終致力于濱海景觀的防風性、生態性、美觀性、可持續等多個方面修復和完善,但修復現狀堪憂。特別是近年來海南的濱海景觀修復項目,如:海口東海岸造林項目,是強臺風威馬遜重創海南后,為進一步防風抗風、生態護岸進行的防護林帶修復項目,是以海南椰子、木麻黃為主的純林,生態系統較脆弱,管理成本高,目前已表現出地力衰退,更新困難,林分穩定性下降等問題。而文昌市八門灣紅樹林修復項目主要選用木欖、秋茄、桐花樹等紅樹植物。紅樹根系發達,多種紅樹植物配置的穩定群落,在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等方面生態效益顯著。
因此,海南濱海生態修復修復,其植物的選擇至關重要。濱海生態修復的植物選擇,應基于生態適應性,濱海選擇以鄉土樹種優先,兼顧植物多樣性,以及景觀整體性,生態效益性,功能融合性的原則,結合花葉樹種構建混交林,提升防護林帶的生態功能,增強游覽趣味,構建自然豐富的生境,營造生動有活力、有特色的生態景觀帶,改善海岸帶生態環境,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濱海景觀圈。
海南濱海生態修復對景觀建筑具有深遠意義。
從生態層面看,修復受損的濱海生態系統,如珊瑚礁、紅樹林、沙灘等,可為景觀建筑奠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穩定的生態環境能有效抵御海浪侵蝕、風暴潮等自然災害,減少景觀建筑因環境惡化而遭受的損害,延長其使用壽命。同時,健康的生態系統還能提供豐富的生物資源,使景觀建筑融入生機勃勃的自然環境。
在美學價值上,生態修復后的濱海區域,擁有清澈的海水、茂密的植被和多樣的生物,為景觀建筑提供了絕佳的自然背景。景觀建筑可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通過巧妙的設計,將生態元素融入建筑之中,打造出富有層次感與獨特魅力的濱海景觀,提升整體視覺美感,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賞。?
此外,濱海生態修復推動景觀建筑設計理念革新。設計師需遵循生態原則,采用環保材料和生態技術,實現建筑與自然的平衡發展。這種轉變不僅有助于創造出更具特色的景觀建筑,還能增強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讓人們在欣賞建筑之美的同時,更加關注和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 (作者楊萍 作者單位海南科技職業大學 本文系”海南省文旅融合產品設計和產業發展研究基地“研究成果。課題:海口市哲社科2025-ZCKT-121,產教融合模式下海口職業本科高校實踐路徑創新性研究)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